从大乐之野到蕨宿 从林栖谷隐到依山依水 莫干山这四家民宿背后的设计师,也许你早已知晓 ![]() 对,就是马科元,人称马岛 今天,我们来聊聊他。 ![]() 郭少珣是马岛读硕士期间的同学,后然更成了事业上的合伙人。他们在毕业后一起进入设计院工作并为开发商服务,但马岛始终觉得真正能实现自己建筑设计梦想的路不在此,而得从小房子做起。机缘巧合,2013年,马岛被校友杨默涵(大乐之野的创始人之一)邀请参与大乐之野的建筑设计,他和郭少珣毫不犹豫放弃写字楼设计院的高薪工作,一起一头扎进乡村,同年,又一起创立“素建筑”设计事务所。 ![]() ▲莫干山大乐之野 (一期) Q:作为你的第一个民宿作品,大乐之野的正式落成给你带来了什么? A:这是一个重要的经历,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让设计落地,这样其实反过来就影响了设计的过程,设计师总是容易太理想化。比如:设计一个大悬挑,尽管它的实际效果也许很震撼,但对于民宿业主来说,成本过高。所以,我们在设计中就知道怎样通过其他精巧的途经,帮业主在可能范围内压缩成本,但不折损效果。 ![]() ▲莫干山蕨宿 Q:超大落地玻璃窗大量占据民宿外立面好像是你设计的民宿的特色,有什么原因吗? A:客人见到落地窗都觉得比较新鲜,但其实对专业设计师来说,看到墙外美景,做落地窗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,这是设计中最常规的也是最常见的元素。真正重要的是开窗的位置,比如依山依水,落地窗没有落地,而是落在旧墙上,一则外型上形成一种新旧对比,二则内部空间上,阳光又能以一种独特的的方式进入客厅。 ![]() ▲莫干山林栖谷隐 Q:建造设计一家民宿,最核心的还是设计师的理念,从大乐之野到厥宿,林栖谷隐,依山依水,你一直是坚持着什么样的理念? A:一、中国本土建筑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园林,我认为民宿是园林的反相,但两者目的地相同。园林是把“驯化过的自然”放进院子,而民宿是把“驯化过的空间”放进原生态的自然。所以,我坚持认为民宿就是体验野奢,要非常注重舒适度。 ![]() ![]() 三、要细致入微地感受基地所赐予你的,理论上说:每一个设计都应该因地制宜,所以每一个设计也都是不一样的。素建筑的每一个作品都不一样。在做依山依水的时候,我就想怎样利用原有的老房子,让它跟新房子诗意地共存。 ![]() ▲莫干山依山依水 Q:每次接到一个新的民宿项目,你都会刻意设置难度,让自己去挑战吗? A:当然,因为追求原创,追求因地制宜,就注定了每一次都有挑战。 ![]() Q:为什么想到在桐庐自己做民宿? A:为了赚钱!我跟郭少珣做民宿设计完全是处于情怀,做民宿设计不像做房地产项目,房地产项目就是复制品,所有能复制的东西都能赚钱。民宿不一样,每一个平方米,每一个立方米,都需要智力输出,无法复制。这就注定了只有300平米的民宿项目要比30万平米的房地产项目花更多的时间和脑力,但设计费不足其十分之一。所以我常说,素建筑是以“作品”为导向的公司,而不是以“产品”为导向的。所谓作品,就是智力密集,你能够感受到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考虑过;所谓产品,就是体力密集型,按照套路,快速复制。所以做民宿设计有意思,但是不赚钱。我们不想放弃原创设计,又不想饿死,怎么办,又不会炒股,找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赚钱的方法吧,做民宿! ![]() ![]() A:做民宿跟做设计不同,做设计只需对自己负责,对甲方负责。做民宿,要对股东负责,对合伙人负责,这是一个商业行为,要更加严肃,考虑的方面也更加复杂,压力还蛮大的。设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,同时这次自己作为甲方,会因为顾虑到后期运营等因素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具有落地性。 ![]() A:对于乡村民宿的发展,有人看衰,有人看好,各自有各自的说法,我也不能十分果断地预测,基本还是偏乐观的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在未来几年,乡村、小而精的建筑一定是热点。城市经历过资本的洗礼,乡村正在经历,而且必然会是一股大潮流。不管这种资本的洗礼是什么目的,我觉得是好事,至少让乡村整个升级了,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,莫干山是最好的例子。二十年后的长三角乡村, 资本可能会退潮,但因为整体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提升,会出现良性循环的产业链。所以,尽管有评论说民宿的到来打扰了乡村的原生态,但我还是认为民宿的到来对乡村是利大于弊。 ![]() Q:在未来,会一直做民宿这块吗? A:作为理工男,我兴趣广泛,做技术、做话剧、做大学老师、做民宿,以后很有可能要做另外一些有趣的事。其实所有这些事都只有一个动机,我是一个脑子闲不住的人,总会有好多有趣的想法冒出来,我想要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,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、不断实现的结果让我很快乐。 ![]() A:本来想每年做一场,今年太忙,准备明年再做一场。今年的大戏,就是我们的民宿——未迟! ![]() 未迟民宿由马导、郭少珣以及海归陈浩联合打造,选址于桐庐合岭村张家舍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